本站公告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与学 > 数学知识

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和共和国一起成长”

时间:2014-09-21 20:35:09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

 “我今年70了,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回顾这60年国家走过的历程,尽管并不一帆风顺,但成就有目共睹。我为祖国取得的成绩自豪,也为我曾参与其中而骄傲!”7月8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杨乐先生,他的笑容依然让人如沐春风。 
   
  回忆,就这样开始。“我是幸运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我接受了完整、系统、良好的教育;我又是不幸的,当研究生毕业正要用所学回报祖国时,却遇到十年浩劫,浪费了不少时间。”然而历史最终回归正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带来了“科学的春天”,参加这次大会是杨乐最难忘的经历。 
   
  “大会的大部分会议是小组会,我跟华罗庚、陈景润等许多学者在同一个小组。小组中大多是数学和物理学家,老科学家居多,陈景润、张广厚和我是青年代表。老科学家们在十年浩劫中间备受迫害与摧残,听到小平同志的讲话深受鼓舞,把这称为‘第二次解放’。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作古,但当时那种欢欣鼓舞的景象还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杨乐说,全国科学大会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定位,摘掉了科学家“臭老九”的帽子,为我国的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也为国际学术交流敞开了大门。 
   
  十年浩劫里,中国学术界同国外基本没有交流。1974年,英中了解协会主席奥福特(A.C.Offord)访华。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也是函数论学家。他在英国看到杨乐和张广厚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就提出会见。“会见时,我向他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我在黑板上讲,他逐字逐句记。结束后,他评价说这是非常惊人的成果,回去后要在伦敦函数论研讨班上详细介绍。”杨乐说。 
   
  奥福特的介绍与1976年美国数学代表团的访华报告,使杨乐、张广厚这两个中国年轻函数论学者被国际同行所知。1978年,杨乐和张广厚应邀到瑞士参加国际函数论大会,并顺访英国。这是1966年后中国学者第一次以个人身份进行对外学术交流。“作报告时看到台下众多欧美学者,其中不乏权威学者和领域泰斗,我还真有些紧张。”说到这里,杨乐笑了,似乎回忆起当时的羞赧。 
   
  “60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如今国际交流变得非常普遍,年轻科学家的条件比我们那时好多了,可以实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动态。但是,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匹配。”杨乐说:“中青年科学家必须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应该把目光放长远,应该在科研成果的‘质’和人才培养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上一篇:蔡天新从法国数学中寻找镜鉴 ; 下一篇:数学天才 搞笑专家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激发数学思维,18部经典数学记录片(附链接)
  • 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